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在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创建行动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3-14
浏览次数:2372
苏交技〔2018〕17号
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局),厅属有关单位(部门):
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我省交通强省的建设也必将围绕质量提升这一要求来进行。为全面提升我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水平,省厅对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创建已作出全面部署,现就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创建行动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核心,在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创建行动中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紧跟时代步伐,加大信息化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发挥技术标准的先导作用,探索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要求,建设绿色公路水运工程。
到2020年,公路水运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形成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工程建设与信息化等现代技术实现深入融合,形成一批体现江苏特色、行业领先的工程技术标准,创建一批体现“标准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的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示范项目,确保我省公路水运工程品质保持国内领先。
二、重点任务
(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重点项目科技攻关力度,形成成套关键技术,总结成熟可靠的工艺与工法,针对工程设计、施工、管养、全寿命运行技术、材料、装备等全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列入省、市品质工程示范创建的项目,必须同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作。
(二)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强化科研与设计施工联动,针对工程在设计、施工、维护等环节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大力推广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淘汰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落后工艺工法和设施设备,省厅将组织编制发布“四新”技术目录。列入省、市品质工程示范创建的项目,必须有体现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的内容。
(三)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建设智慧工程。应用“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新思路,探索建立交通建设工程“出生证”制度,将整个工程建成“智慧工程”;统筹项目全寿命周期大数据,建立从项目设计、施工到运营、评估的全过程信息子平台。重大建设工程及列入省、市品质工程创建行动的项目,必须制定“智慧工地”建设方案,实施“智慧工地”建设,加大视频监控、工艺监测、预测预警、移动终端等“智慧设施”的投入,实现在建工程施工现场人员材料定位、施工环境、安全防护、施工工艺、施工操作、质量检测等施工全过程的施工数据自动化采集、分析与处理。
(四)落实绿色理念和要求。推广钢结构桥梁建设和BIM技术应用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省厅对推进钢结构桥梁、BIM技术应用已分别作出全面部署,在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创建行动中必须全面落实。重大建设工程及列入省、市品质工程创建行动的项目必须建成绿色工程,鼓励绿色建设创新,对我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技术成果要充分利用。省厅将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绿色标准体系,发布绿色项目案例。
(五)加强标准、工法等基础性工作。鼓励参建单位采用先进工艺标准,鼓励社会团体、企业联盟开展技术创新,制定提升质量、提高效率的工艺标准。加强公路水运标准制修订,支持申报国家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鼓励编制工艺指南、技术标准、工法及专利申请。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充分发挥和调动建设、设计、科研、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共同推进品质工程科技创新工作合力。在品质工程创建工作中要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支持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招投标、工程实施各环节的科技创新,并制定奖励和处罚措施。
(二)加强经费保障
在品质工程创建中保证必要的研发和科技成果推广经费是工程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应同步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实施后原概算不足的,预备费及其它单项工程结余可优先用于科技创新;概算调整的,应优先保证科技创新经费。在省级交通科技计划中,优先支持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关于钢结构桥梁建设、BIM技术应用经费保障,按照省厅已有规定执行。
(三)营造良好氛围
要坚持品质工程全寿命周期理念,用创新的手段提升工程品质。组织工艺工法创新比赛,加强总结宣传,弘扬工匠精神,树立江苏交通品质工程工匠典型。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激励机制,品质工程创新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个人与信用考核、科研计划和人才申报、职称评定、各种奖励等相挂钩,做到优先考虑、优先支持,充分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2018年3月14日